【中國環保在線 行業動態】《環境保護稅法》是我國第一部專門體現綠色稅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單行稅法,將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目前,各部委聯動,推進環保稅開征工作。而企業應對方面,有喜有憂,不少企業不同程度擔心費改稅會加重企業負擔。為此,專家表示,與其擔心增加成本,不如提前加大環保投入。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在迅速發展的過程中,也產生了嚴重的環境問題,并逐漸成為制約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瓶頸。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2016年12月25日通過的《環境保護稅法》按照稅負平移原則,實現了排污費向環境稅的平穩轉移和順利對接,以稅代費,充分發揮稅收激勵作用,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必要的制度保障。
《環境保護稅法》是我國第一部專門體現綠色稅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單行稅法,將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離環保稅開征還有100天的時間,各征管部門、各企業準備好了嗎?
為何推出環保稅?
2016年12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隨著征收時間臨近,這意味著我國施行了近40年的排污收費制度即將退出歷史舞臺。作為我國第一部專門體現綠色稅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單行稅法,其不僅在依法治國層面意義重大,也將在防治環境污染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我國1979年確立排污收費制度,選擇對大氣、水、固體、噪聲等四類污染物征收排污費,對防治環境污染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實際執行中存在一些難以避免的問題,如執法剛性不足、地方政府和部門干預等,影響了該制度功能的有效發揮。針對這種情況,有必要實行環境保護費改稅,進一步強化環境保護制度建設。”財政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證券時報記者。
“一直以來環保相關的費很多,比如污水處理費等。但征收費與當地有很密切的經濟關系,如果完全按照費的標準收,企業可能會選擇不在當地經營,便會對當地經濟帶來沖擊。因此,在執行環保相關收費的時候會受到當地政府的影響。” 安永大中華區間接稅主管合伙人梁因樂說,為了消除不利影響,費改稅會是一種有效手段。
財政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征收環境保護稅,可以內化環境污染成本,推動形成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發展方式和消費模式。對排污行為開征環保稅,是“污染者付費原則”的體現,是對環境污染成本外部性的一種校正,對減少污染,促進環保具有重要意義。
環保稅法遵循將排污費制度向環保稅制度平穩轉移原則,主要表現將排污費的繳納人作為環保稅的納稅人。根據現行排污收費項目、計費辦法和收費標準,設置環保稅的稅目、計稅依據和稅額標準。兩種制度的一大不同點在于,環保稅法增加了納稅人減排的稅收減免檔次,即納稅人排放應稅大氣污染物或者水污染物的濃度值低于規定標準百分之三十的,減按百分之七十五征收環保稅。
依據《環境保護稅法》,直接向環境排放應稅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為納稅人。征稅對象指《環境保護稅法》所附《環境保護稅稅目稅額表》、《應稅污染物和當量值》規定的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固體廢物和噪聲四類應稅污染物。
計稅依據方面,將應稅污染物的排放量作為計稅依據。其中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按照排放量折合的污染當量數確定,固體廢物按照固體廢物排放量確定,噪聲按照超過國家規定標準的分貝數確定。
在稅收征管方面,征收部門由環保部門改為稅務機關,環保部門配合,將開啟“企業申報、稅務征收、環保監測、信息共享”的稅收征管模式。
國家稅務總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系統化的模式利于企業操作,這樣企業環境保護就從被動轉變為自主、從自主轉變為自覺,但是,企業自身由于環境監測技術不成熟,有組織排放治理經驗缺乏,治理體系不夠完善,片面靠減產來減排,使企業自身也面臨困境。因為環保稅是一個全新的稅種,完全沒有經驗可借鑒,所以對稅務部門來說還是不小的挑戰,工作量也會很大。
各部委聯動
推進環保稅開征工作
隨著明年元旦起開征時點的日益臨近,各部委準備工作進展如何?
近日,財政部、稅務總局、環境保護部聯合下發通知,明確了環境保護稅開征前各地需做的各項準備工作,要求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地方人民政府領導下的多部門協作工作機制,形成各司其職、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確保環境保護稅開征工作順利啟動、平穩推進。
財政部相關負責人指出,由于環境保護稅是以應稅污染物的排放量為計稅依據,所以排放量需要由環保部門來進行專業測定,稅務部門需要根據環保部門的專業監測數據,分析判斷納稅人申報數據是否準確。環境保護稅能否真正落地,部門配合至關重要。
記者獲悉,為了保障這一全新稅種順利開征,目前稅務部門正與環保部門密切配合,積極備戰開征工作,包括交接排污企業信息、稅源摸底和信息共享平臺征管系統開發等。環保稅法實施條例也即將上報國務院審議。前不久,稅務總局與環保部已經正式簽署《環境保護稅征管協作機制備忘錄》,進一步強化部門合作,明確職責分工,為環保稅的順利開征鋪路。
“環保稅作為新開征的獨立綠色稅種,以排放應稅污染物為征稅對象,計稅依據有別于其他稅種,專業性強,征收管理較復雜。為此,《環境保護稅法》明確規定,稅務機關和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建立工作配合機制。”稅務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2017年年底前,各省應當確定本地區應稅大氣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的具體適用稅額,按規定發布污染物排放量核算辦法等并向社會公布。
“下一步,國務院將頒布環保稅法實施條例,我們也將聯合財政、環保部門制發配套政策文件。” 稅務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征管準備工作主要從“數”、“人”、“系統”三個方面準備。一是數據方面,主要涉及企業排污歷史數據匯總以及為未來數據信息部門共享做準備;二是納稅人識別,目前主要是排污企業認定;三是金三網上報稅系統的開發測試。
據記者了解,北京、陜西、河南、云南、貴州等多個省市地稅局都在緊鑼密鼓備戰環保稅開征。通過集中開展稅源調查和宣傳培訓,主動對接財政、環保部門,明確各單位工作職責,找準工作著力點,聯合發出《關于環境保護稅開征調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全面調查全省市排污企業情況、排污費征收方式、征收標準和組織收入等情況,為下一步測算稅額和制定征管辦法奠定基礎。
企業積極應對
有喜有憂
“中國石化支持環境保護費改稅,并將嚴格按照法律及相關規定履行納稅義務。”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財務部副主任朱憲堂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近年來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堅持綠色低碳發展戰略,自2013年起企業實施的環保專項行動,截至2016年底,投入資金209億元,實施環保治理項目870個,專項行動全面完成,企業達標排放水平得到持續提升。對于即將開征的環境保護稅,預計企業負擔應該基本保持穩定,但具體影響數據,還要等環保稅征收條例出臺才好判斷,企業也在積極關注和測算中。
隨著北京霧霾天氣頻繁出現,燕山石化作為北京地區唯一的大型石化企業,環保工作備受關注。燕山石化環保部副部長閆青告訴記者,企業近十年來一直不斷加大環境保護投入,積極提升自身環保技術,升級環保設備。在財力投入方面,燕山石化積極參與總公司中國石化于2013年7月啟動的專項計劃,截至目前,已實現近20億元投資,實現了煉油、化工和公用工程板塊全覆蓋。與2013年相比,如今燕山石化各項排放指標均實現大幅下降。根據北京市地稅局燕山分局對企業的初步測算情況顯示,開征環保稅后,燕山石化預計負擔不會有太大變化,將維持在每年3600萬元左右的規模。
雖然有所準備,但企業也有疑慮。
對于明年即將開征的環保稅,朱憲堂建議,各省市人民政府在確定污染物具體適用稅額時,應當充分考慮企業的承受能力,如需提高稅額的,建議采用分階段逐步提升的方式,并對企業節能減排改造投入予以財稅政策及資金扶持。
“稅務和環保部門應進一步加強監管,營造公平稅收環境,同時進一步優化、透明環保稅征管措施,減輕企業負擔。由于作為征收依據的污染物指標計量和測算非常專業、復雜,需要專業設備和人員,希望有關部門不要把這部分費用轉嫁到企業身上。”朱憲堂還建議。
大型企業早有準備,記者采訪的包括印染企業、水晶制造企業等數十家小型地方企業,應對措施顯得參差不齊。但都不同程度擔心費改稅會加重企業負擔。
專家:與其擔心增加成本
不如提前加大環保投入
稅務部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環境保護稅的收入規模并不大,排污費改稅的主要目的不在于籌集財政收入,而在于通過稅收杠桿,引導排污單位減少污染物排放,為人民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其環保意義遠遠大于財政收入意義。從環保稅法制定審議階段起,費改稅是否會加重企業負擔就一直是輿論焦點。環保稅立法原則是稅負平移,實現收費與征稅制度的平穩轉換,根據現行排污費項目設置稅目,將現行排污費征收標準作為環保稅的稅額下限。也就是說,按照政策設計,開征環保稅后,企業的負擔將基本保持穩定。
梁因樂告訴記者,根據安永相關團隊的調研,企業擔心費改稅后稅額會不一樣。他表示,希望環保稅促使相關企業對排污行為有更好的改變,促進企業采用新技術,改善環境。
“每個企業費改稅后繳稅總量不一樣,很難就單個企業做推斷。大型的化工能源等企業,費改稅會有大幅度提升。”梁因樂說,環保稅口徑會更嚴格。企業想存活下來就要盡快應對,通過科技減少污染排放。
梁因樂認為,希望相關企業、納稅人對環保稅不是做簡單的計算,應盡早應對,增加設備的投入,改造流程。而這些改變不是一兩天就能完成的事情。這就是為什么環保稅法從通過到征收,企業有一年多的準備時間。有一些大的央企更有環保意識,他們之前已經有很多投入,環保稅對他們不是一個大的挑戰。一些還沒有應對的企業,在剩下來3個多月時間需要對生產工藝和排放加強管理。
朱憲堂提到,環境保護費改稅以后,由于稅收立法級次更高,執法剛性更強,相比繳納排污費時代更加規范,企業負擔更加公平均衡,將倒逼環保落后的企業進一步強化環保工作,或者由于成本壓力退出市常從環保稅征收力度來看,企業經營成本不變或者略有增加,但環保不達標或者社會公眾有意見則直接關系企業存亡興衰。